楼主: 笨笨阿林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投资交易战争论——我的投资交易实战感悟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21: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我发站内消息的朋友,实在抱歉,权限不够,无法回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21: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横投顾 发表于 2014-12-22 21:28
继续顶好贴!楼主可以出书了,做好这些方面的准备吧!

呵呵,还没敢想出书。发现大部分人都只求速成,只求秘诀,只求绝招,我们这种貌似不怎么受人待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07: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终于有权限回复站内消息了,但奇怪,为什么站内消息消失不见了?给我发站内消息的朋友,实在抱歉,我无法回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09: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纵横投顾 发表于 2014-12-23 08:30
哈哈,蚂蚁的世界永远只有平面,谁也没义务帮他变大象!没必要放心上!走过来的都会体会感谢楼主的经验之 ...

哈哈,知音难求,谢谢理解!{: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2: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梦想来敲门 发表于 2014-12-23 11:42
请问楼主,你博客里总结的那篇关于牛股特征的总结,这几年你确实用那招频繁的抓到过牛股吗?
因为前几年我 ...

归根结底,这还是一个概率问题。总结出来的暴牛股模式,只是增加了抓到牛股的概率而已。其实对于主力庄家而言,操作一只股票,也是没有绝对成功的把握的。要知道,主力与主力之间,也是会互相算计的,主力并非只是算计散户。主力算计散户其结果相对确定一些,但主力算计主力,其结果就很难预料,尤其是现在可以通过股指期货、融券做空的年代,情况则更为复杂。供你参考。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5: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先上三张图,大家先看,有问题请留言,明天再详细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5: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5: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07: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事情较多,写文章还是很耗费精力和时间的,进度不如之前的预期,今天只能更新一部分,对于昨天三张图的解释,也只能先解释第一张。抱歉,明天再补上。各位见谅!

65.  前面的内容发布以来,有朋友留言、私信来交流,我很感谢大家的鼓励。为文不易,大家多反馈交流我才更有动力写下去,同时也更知道接下来该重点写什么。不过,同时我也发现反馈的问题中,真正说到关键点上的少了些。倒不是我的这套东西有多么高大上,其实我一直试图先从身边事说起、从实战体会说起,所谓“高僧只说家常话”。我当然不是高僧,但尽量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一些,确实是我的初衷和追求。但显然,我还做得远不够好,我继续尽力而为吧。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每个人从小就都已经建立有一套自己看待事物、解释事物的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好比一列已经行驶在一条轨道上的火车,而我的这套看待事物、解释事物的思维方式和逻辑体系,好比是另一列已经行驶在另一条轨道上的火车,两列火车并行几无可能,有时相向而行都很难,更有甚者干脆是背道而驰。年纪大些、涉世深些的人,相信体会更深。正如佛祖所说的我执(陷入自我的执念)、所知障(你所知道的东西恰恰是阻碍你继续接受新知的障碍)。因此,我不奢望大家以所谓的空杯心态(被很多“成功学大师”讲烂了的词)来全盘无条件接受我的这套东西,但在读的时候尽量先放下你头脑中固有的思维和逻辑,尽量将你的“火车”暂时开到我的“轨道”上来,有助于加深理解我想说的东西。

66.  前面文章中提到,看走势图,应该从走势的“形”与“神”两者相结合来看,“先以形通神,再以神御形”(原为“以神摄形”,现觉得将“统摄”的“摄”改为“统御”的“御”更为准确些)。所谓“形”,当然就是K线、形态、均线、波浪理论等,所以前文中我也说过,虽然我不建议从这些事后“看图说话”、“按图作业”的僵化分析技术入手来学习交易实战,但这些传统的技术也并非一无是处,所谓“不废一法”。当然前提是你首先得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取舍能力与灵活运用能力,初学者显然没有这些能力,因此,一上来就学这些东西,经常迷失在变幻莫测的形式、形态、图形的汪洋大海中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67. “不废一法”后面其实还有一句:“不立一法”,简作“不废不立”。所谓“不立一法”,前面的文章要是真理解了,也就完全好明白了。也就是透过外在的“形”把握到了内在的“神”——“心理共因”所导致的“心理共振”之后,再通过“心理共振”的角度回过头来看图形,则不必太过拘泥执着、生搬硬套于某一种或某几种的K线定式、形态定式、第几浪、推动浪还是调整浪等等,更不必自己又发现一些所谓的图形定式、发明一套自己的概念理论,自我又立新法来自己局限自己,只要判断“心理共振”程度高,具有概率上的优势,尽管操作就是,操作多了,心理和生理二合为一了,也就是所谓的“盘感”建立起来了,量变到质变的那“关键一跃”将悄然而至,胜算率自然会提高、盈亏比自然会放大,你的资金曲线将开始V形反转。当然之后还是会有反复的,但其实你已经不必太过介怀,剩下更多的是如何保持一种良好、平稳的心态。

68.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所谓“形与神俱、形神兼备”,“形”与“神”是一体两面,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更准确点讲,“形”与“神”是“非一非二”、“不同不异”的。我就不再深入去说了,说起来会很绕、很枯燥,有兴趣者可多读读南怀瑾先生的著作,或直接读佛经。这里只举一个例子。金庸先生的小说在华人世界既深入人心,又推崇备至。一般而言,深入人心与推崇备至是矛盾的,流行的往往很难获得很高的评价,获得很高评价的往往很难流行。这当然与其文学体裁有极大关系,毕竟是小说嘛,有精彩的人物,有曲折的情节,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然而,更重要的是在精彩的人物和曲折的情节背后,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哲学思辨。而最难得的是将文化底蕴、哲学思辨巧妙地糅合于故事情节之中,水乳交融,不着痕迹,毫不跳脱。据说邓公就特别喜欢金先生的小说,经常睡前要看上几页。以邓公戎马倥偬、杀伐决断,而又血雨腥风、跌宕起伏的一生,其所亲历过的恩怨得失、爱恨情仇或许不比小说逊色,更吸引他的应该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东西——文化底蕴、哲学思辨。

69. 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其中最为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似的人物应属风清扬了。看金先生将这人的名字起得,如风一般,无形无相,清逸飘扬。风清扬传授独孤九剑的剑法给令狐冲时说,要行云流水,任意所至;无所用心,浑不着意。学会之后,还要尽数忘却,只存其意。其实,说白了,剑招与剑意,剑招靠学,剑意靠悟;重意不重招,存剑招之意,无剑招之形。当通过剑招通晓、领悟到剑招背后的剑意后,则剑招可以随时随机幻化无穷。亦即心无所滞,顺其自然;不拘成法,别创新意。

70.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马云。记得2000年马云曾请金庸参加第一届互联网“西湖论剑”,很多人可能不解,马云、互联网、金庸连在一起,好像不搭界。大家知道吗?马云在阿里巴巴公司里的“花名”就是“风清扬”!所谓“花名”,就是阿里巴巴早期每个员工所起的外号、昵称之类的。他还亲口说过,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他最佩服的就是风清扬。有人说,马云今天的成功主要是运气好。可当年干电商的远不止马云一个,什么美商网、8848、卓越网等等,包括现在还在的当当、敦煌网等,远不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淘宝。马云的招数和布局,曾经一度让人看不懂而备受非议,只有他的好基友孙正义,几乎每次都大力支持他,每次一投至少上千万美金。当年他在阿里巴巴B2B业务还不算强大时,在内部大多数人都不支持的情况下,坚定上马淘宝,接着又上马支付宝,才有了后面的精彩故事。

71. 为什么在大多数人反对的情况下,他还要上马淘宝和支付宝呢?我想,他应该是始终牢牢把握住了电商的关键,那就是必须紧紧围绕着“顾客体验要好”(即买得便宜、买得方便、买得放心)这个核心的“一相”、“神”,其他皆为服务于这个核心的、属于“万相”、“形”的手段和方法。只要牢牢抓住了“顾客体验要好”这个牛鼻子,剩下的按马云自己的说法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当然,前提就是有人用真金白银支持他。也就是说,非常爱好打太极拳的马云在把握“形”与“神”的关系上,在实践“实相无相、真法无法”进行布局上,在“不废一法,不立一法”地实施执行上,具有迥异于常人的敏锐直觉和天赋。当然,诸如运气好、时机好、行业好、情商高、格局大等,也是他能将事业提升到当前这个高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72.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我重复啰嗦,前面讲过的概念这里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说法又拎出来说一遍,你不是说不学唐僧念经吗?冤枉!观念转变是极其困难的。据说一本好的教科书在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多采用循环往复、逐步递进的方式来讲解,因为这更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我当然是在写实战感悟,不是在写教科书,但这种方式我很认同,国外很多计算机经典教材在国内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此。你要真打心底里接受一套新的观念,适当地循环重复是必经阶段。注意,如果这个必经的循环重复的过程只是来回重复念叨着几句“口头禅”,却又不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入解释背后的原理以加深读者的理解,那才真是唐僧念经。但愿大家能理解我的苦心。

73. 昨天发的这三张图基本上包括了我手动交易实战中所用到的全部技术(程序化自动交易所用到的技术要复杂一些,会涉及到一些特殊指标和特殊算法),或者说我的手动投资交易实战“秘诀”全在这三张图里了。第一张图相对直接,第二张图、第三张图,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简单平常,无从观察、无从体会。其实,我之所以截这三张图,绝不是随意而为之的,简单平常中往往蕴含着更多重要细节。“大道至简、大术至细”嘛。下面来看第一张图。看过前文的应该知道,其中的“势、力、阻”三字诀,主要是用来研判“心理共振”的。具体前面已经有过解释,图中也有详细注解,再结合本篇前面几个小节的内容,相信有一定实盘交易经验的人看懂应该不难。没有实盘交易经验的人、甚至连模拟交易都没做过的人,如果确有看不懂的地方,欢迎留言。后面先结合具体的个股——中信证券来具体分析,期货品种的“势、力、阻”三位一体分析明天补上。现在我先不过多解释了,只强调一句:下面对于“势、力、阻”的解释,你完全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总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正和扩充,不必过于拘泥于我文字上的说明,一切以你自己的交易实战为准。


(注:上图与昨天所传的那张略有修改;同时加了注4、注5。建议仔细对比昨天的图与今天的图,体会我为什么这样修改,为什么加了注4和注5。)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中信证券“势、力、阻”三位一体综合研判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5 20: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三宝123 发表于 2014-12-25 18:03
够长,是在说服自己,估计心理有这个坎
见谅,话直

非常谢谢你的直率。不过,心理还真没有你所谓的“这个坎”,呵呵{: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6 08: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笨笨阿林99 于 2014-12-26 08:35 编辑

按:最近这段时间手头事情较多,为了保证文章内容的质量,更新进度只能放慢些了,不过我尽量争取每天更新一部分。昨天讲了股票的“势、力、阻”三位一体综合研判,今天重点讲讲期货的综合研判。而前天发布的另外两张图片的详细解释,只能放到后文了。深表歉意!


74. 下面我们来看商品期货的“势、力、阻”三位一体综合研判分析。具体见下图: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之所以选择沪银的这段走势来分析,是因为这段走势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记得当时走势盘中突破价格预警线后,在做一个秒线级别的箱体震荡时,我一边密切盯着走势,一边还抽空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信息:
(此图为当日所发微信内容的手机截图)


(此图为当日发微信时所用的图片,当时直接用手机拍的,不太清晰,大家将就着看吧。)

发完信息后,走势在突破秒线级别的震荡箱体时,我就入场开空了。


75. 不过略为有点遗憾的是,我当时没敢重仓,只开了1/4仓位,当时想过将仓位加到1/2以上。其实这种走势是比较难得的,“势、力、阻”三方面均完美符合。之所以没敢重仓,主要是考虑到以下这几个方面:1)走势从那个长达一年多的震荡大箱体下来空方获利已经很丰厚,尤其是9月22日已经来了很猛的一波,空方有很强的兑现冲动,稍有风吹草动,会引发强烈的“心理共振”,从而导致走势快速回拉,至少很容易回拉到震荡大箱体的下缘,极端情况下如果引发回拉“雪崩效应”,还可能回拉到大箱体中。2)白银由于外盘几乎是24小时开盘,内盘收市期间不确定性很高,内心有隐忧,也导致不敢重仓。其实,做这种受外盘影响大的品种,还是尽可能直接做外盘好点。有人说做外盘太累人,但如果借助好的软件工具,设好自动止损,有条件的再搞个多人轮班,倒也不会太累,反而比内盘更省心,不用当心逆势跳空。3)作为个人投资者,对于政治、经济、供需等方面的把握比较欠缺,虽然大概知道由于美俄斗法、美元上升、原油下跌等原因是导致金银等贵金属下跌的重要原因,但作为个人精力、能力有限,对于这一块关注深度还不够,逻辑也还没能完全理顺。


76. 注意,虽然开篇我就说过了,我不是基本派,但不意味着我排斥基本派的思考逻辑和分析方法。虽然我看待行情走势的核心落脚点在于“心理共振”,但“不废一法”,我的思维体系是开放的、包容的、富有弹性的,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只要有可能,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技术面等等,所有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共振”判断概率的方法我均会恰当地吸收进来,为我所用。因此,如果非要给我自己贴一个标签的话,我是实用派,而不能说是技术派。当然,真要对政治、经济、供需等方面有一个相对全面、相对靠谱的把握,是需要一个优质的团队来做的,因此,目前我还只能以盘面走势为主。实际上,只有把握到了事物内在的“神”,把握到了事物的“一相”,思维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开放、包容、富有弹性。这是因为,如果思维仅停留于事物外在的“形”、“万相”,由于它们有形有相,是相对固定的、相对“硬”的,即使想开放,也很难做到包容和弹性;而如果思维能深入到事物内在的“神”、“一相”,由于它们无形无相,是相对灵动的、相对“软”的,这才可能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弹性。


77. 另外,请注意,虽然这段白银走势是一段比较好地体现了“势、力、阻”研判思路的典型走势,但这种典型走势就单个品种而言在日线、周线级别并不常见。在分钟级别比较常见,但确定性、胜算率就下降了。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很多投资交易书籍中的截图,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我选择白银这一段典型走势,主要是因为对于我而言印象深刻,换个角度,你也可认为是精心选择的。凡是这种经过精心选择的图片,你都要切记,极易导致“选择性聚焦”,眼睛里只看到了后面有一大波流畅走势的开仓点;而“选择性聚焦”的反面,则是前面已经说过的“选择性失焦”,导致你有意无意地看不到后面并没有走出流畅走势的、容易被挨耳光的开仓点。很多投资交易书籍中从来不提这一点,这对于很多迷信书籍的初学者而言,是很不负责任的。不但不提,有的书上还用鼓动性、蛊惑性很强的语气说是什么“必赢图形”、“圣杯”等,早期我曾经吃过不少苦头。


78. 有网友留言说,昨天发布的中信证券“势、力、阻”三位一体分析,由于是股票,一般只做多,单向性明显,那如果是期货,走势更具有双向性,那该如何应对?我觉得这不应该成为问题。前面“势、力、阻”的那张截图以及上面沪银的截图中其实已经有明确说明,那就是认准大趋势,只顺着大趋势做单向。期货既可做多又可做空,选择看似更多了,但“多则惑”,反而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和迷惑性。只顺着大趋势做单向,最主要的还是这样能提高胜算率;同时也更不容易搞乱节奏。在一段走势中,想多空通吃,很容易陷入顾此失彼、得不偿失的困境中。“少即是多”啊,别太贪,别太绝,留一点余地,切记切记。


(未完待续,笨笨阿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7 08: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笨笨阿林99 于 2014-12-27 08:41 编辑

79.  昨天有朋友留言,说到该不该重仓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我们先来设想两种极端情况:假如你有100万资金,第一种极端情况是,每次都满仓入场做一只股票或一个期货品种的隔夜趋势,这应该属于绝对的重仓了;第二种极端情况是,每次都只开仓一手,这应该属于绝对的轻仓了,因为这是最少的开仓量了。第一种情况,只要是有实战交易经验的人,肯定明白,一旦遇到不利行情的时候(很不幸,这是大概率事件),再加上又管不住自己的手(这也是大概率事件,原因后文会谈,不仅仅是一般人认为的扳本、报复等冲动心理,另外同时还有其他深层原因),那结果就是资金很快缩水,甚至不用多久就彻底爆仓出局;第二种情况,对于100万本金来说,每次只开一手,尤其对于一些低价股、期货小品种,资金利用率显然很低。对于有一定交易实战经验的人来讲,虽然不容易爆仓出局,但也难有大的收益。来到这个风险市场上,对于同一个人而言,无论重仓、还是轻仓,都要付出差不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极端轻仓,付出回报比是否有点太低?


80.  显然,这两种极端情况皆不足取。那这就意味着在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一定有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平衡点。那这个仓位轻重的平衡点到底在哪里呢?很抱歉,我没有标准答案。因为这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你交易的股票或期货品种、你的判断准确率、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你投入交易市场的资金占你总身家的百分比等等,而且这些因素都很难准确量化计算。因此,仓位的轻重,更多取决于你个人的经验和个性。我曾经在豆瓣网上看到《闪击英雄》(又译作《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的一篇书评——《名将的胜利与庸将的失败》(作者:子孟),其中有几段话我觉得非常受启发。


81.  这几段话是(文字、标点略有修改,但不影响原意):

一般人在面对成功的可能时,往往比较谨慎、持重,结果错失了胜利的机会;面对失败时,又常常冒险,妄图出现万分之一几率的奇迹,从而输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而名将恰恰相反,在胜利的机会出现时,他们毫不犹豫,看准时机,果断地投入力量;而在失败的萌芽出现时,他们就会收敛军队,减少失败造成的损失,准备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可以这样说,名将和庸将所做的事情并没什么差别,只不过名将在进攻时所做的事情,恰恰是庸将在防守时所做的一样,冒险、激进,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打破战场均势的机会。但是正如老祖宗讲过的一样,“守正出奇”,胜利要靠进攻,进攻要出奇,所以名将的一面是能够出奇制胜;而面临失败时,要靠防守,防守就要努力保存自己的力量,积蓄东山再起的能力,这时需要的就是能够缜密审慎的思考,不随意浪费一点点力量,因为每一点力量的积蓄,都是未来赢得胜利的基础。名将的另一面,就是能够审视自身的状况,自如地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寻找平衡。


82.  注意最后面那句话:“自如地在进攻和防守之间寻找平衡”。人之所以总是很容易走极端(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是因为正常人想一件事、做一件事,总是要有所依据、有所抓握的。极端点往往相对固定不变,抓得住、握得到,他觉得心里踏实;而在两个极端点之间的所谓平衡点,是因人因事而异的,是动态的,没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和人生阅历,滑动不居的平衡点,抓不住、握不到,会没着没落、四顾茫然的。因此,名将与庸将,就在这进攻和防守之间的动态平衡点的自如把握上分野。看到这里,有些人也不用过于激动,名将毕竟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名将乃将中之将,则更是稀有品种了。自信的人,总是偏向于高估自己,很容易自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成为那少之又少的名将之一。名将,除了自身天赋异禀之外,还需要很多极为严苛的客观条件,才有可能得以成就,不光是主观努力就能成就的。因此,交易实战中,到底该用多少仓位,轻仓还是重仓,我真没法直接告诉你,我也不是你的老师,反正,最好不要走两个极端就是了,剩下的,实战才是最好的老师,先从轻仓做起,再根据你自己的胜算率和盈亏比动态调整吧。


83.  写到这里,不免想到“棉花大王”林广袤先生(网名“浓汤野人”)的传奇经历。林广袤2010年至2011年因为做棉花期货斩获颇丰而声名鹊起。据说2年不到,他个人从2.8万做到了20个亿。他开有新浪博客,上面有他做棉花期间的部分心得。2.8万,20个亿,2年不到,这些数字一对比,不免令人血脉贲张。但是且住。你知道他在期货行业和棉花这个品种上浸淫多少年了吗?注意“浸淫”二字。首先,他是北京物资学院期货专业毕业的,算是科班出身。诚然,投资交易的技能跟科班出身关系不大,但是注意,正因为这个原因,他得以建立了一个他自己的期货朋友圈和人脉网,同时也是这个原因,他得以进入棉花大户中纺公司,成为该公司的一名棉花期货职业操盘手。根据他2012年3月份在北京参加“北大金融衍生品与期货高级研修班十周年纪念”活动时的发言,到2012年,他从事棉花期货的职业操盘已经长达九年了。北京、物资学院、期货专业、棉花大户、中纺、棉花期货、职业操盘、九年,这些关键词放在一起,应该很容易想象得出来,他对于棉花现货的了解,对于棉花期货的了解,以及对于棉花现货与期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会是怎样的一个深度和广度。这,就叫“浸淫”。


84.  但是,当他自己复盘这段传奇般的经历时却说:“现在复这个盘其实说起来是很简单的,从这里买进去,然后这波回撤很多,和我一起买进去的人都走掉了,而我没走,当时账面浮亏60%,我一直拿到顶部平仓。现在回过头去看行情,什么都很清楚,但当时什么都糊涂。我复盘就两个字——煎熬。”《十年一梦》(原名《独自徘徊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的作者青泽先生,对于林广袤先生的这段传奇般的经历,有一段非常精辟的点评:“这笔交易我总结下来16个字:目标明确、逻辑清楚、意志坚定、市场配合。”这又让我想到我心目中的“军神”、一代名将——粟裕大将。粟裕在淮海战役激烈进行过程中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曾经连续七天七夜无法入睡,1949年1月10日副参谋长张震向他报告:“我军攻克敌人最后一个据点刘庄。”粟裕仰天长舒:“好啊!”接着昏睡过去,三日后方醒。看到没有?这就是名将。既意志坚定、大开大合,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林广袤对于棉花现货和期货行业多年的浸淫,使得他相对更为容易把握住那个动态变化的攻防平衡点,从而践行了青泽所说的那16字。注意,后四个字“市场配合”,我觉得客观上更多的还是在于林广袤对于棉花行业(包括现货和期货)的全面深入了解,当然多少还是有市场配合的运气成分的,因为大方向看对而走势又迟迟没启动反而逆向移动的情形也是经常有的。不过,故事还有后续。有一回他公开承认,因为这一次赢得漂亮,导致心态膨胀,后面曾经最多又亏掉7个亿。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为将不易,成为名将更难。不过,虽然凤毛麟角,名将总还是存在的。


85.  接着来看前文中所提到的第二张图。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这张图看似简单,但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1)大家可能也看到了,这张图大到月线周期,小到秒线周期,均有。大周期,有必要看到月线吗?小周期,又有必要看到秒线吗,尤其是股票?这主要跟资金量及操作风格有关。如果是资金量比较大(如百万、千万甚至亿级),或者以基本面为主(以基本面为主的投资风格更适合大资金),则看到小时线或半小时线就基本可以了;如果是资金量很小,或者是期货炒单(炒单仅适合小资金),则以分钟线、秒线为主,适当参考小时线、日线。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资金容量不大不小,或者是做短线波段、中线趋势为主的,则强烈建议将月线、周线、日线、小时线或半小时线、分钟线、秒线列于一个窗口当中。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如果只看小周期,很容易迷失、迷惑;如果只看大周期,则又很容易错过精确的开仓点。真有必要那么精确吗?如果有可能,为什么不精确一点呢?前面已经强调过了,战争就是极尽所能获得尽可能多的相对优势。而精确的入场点,就相当于占领了一个居高临下的制高点,对于持仓心态很有帮助。将超大、大、中、小、超小周期列于一个窗口,既能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又可洞幽烛微、复观千水深。有些人总是喜欢人云亦云地拿“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来说事,其实这是不全面的,也不是真实情况。成大事者不是不拘小节,也绝不是成天埋头于细节,而是在把握大局、大方向、大原则的前提下,在关键处、核心点上拘小节、抠细节。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深以为然。


86.  2)细心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图中的两条价格预警线,这个对我帮助非常大。前两天刚好在易家论坛上看到一篇置顶帖子:《如何能让盯盘更有趣,不睡着》。看到这个标题时,我会心地笑了。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实际问题,以至于被易家论坛管理员置顶了。我以前盯盘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此,因为盯盘对我而言,实在是很无聊、很枯燥的事情。做小一点的周期吧,尤其是炒单,由于盘中机会较多,可以比较容易保持兴奋度,不至于无聊枯燥,但我做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我的生理节奏不太适应太小的周期(同时还有其他原因),只有放弃。于是做大一点的周期,但机会又较少,很可能几天才有一个机会,那大量的时间无事可做,但又必须盯着盘,你要是不盯着,那行情多半都是不知不觉突然发动的,等你事后再看时,也只有狂拍大腿、仰天长叹的份了。直到文华推出了画线预警这个功能,简单、直观、有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的问题。画好价格预警线后,价格一旦触碰或超越,就会在左下角弹出小窗口,同时发出“叮叮叮……”的声音警告。不过,这个功能也还有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这里也吐槽一下文华,我曾经多次打电话反映改进意见,文华客服的服务态度倒是很好,但结果却石沉大海。以至于促使我这个只学了一点VB、C语言皮毛的人开始自学起C#,想着有一天能打造出一套基于CTP的个人专用行情交易软件来,想怎么改怎么改,以期能达到“人剑合一”的程度,获得更多的相对优势。(说到这里,不知道是否有家住深圳福田,精通C/C++、C#编程的朋友,有兴趣一起来吗?有的话发消息给我吧。)


87.  3)有一句话叫着“大盘指数为父,行业指数如母”。不看指数,光盯着个股或单个期货合约,是缺乏大局观的表现。指数按其对经济局势的影响程度,可大致分为几个层次。首先,对世界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为“三金”——美金、黄金、黑金(原油),因此这三大指数一般都是需要关注的。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不仅跟世界经济大势密切相关,更是与大国博弈、地缘政治等政治因素密切关联。这里推荐时寒冰先生的系列著作,他对于世界政治局势、经济大势、金融趋势等的研究具有巍峨的高度、宏大的视野、深邃的洞察,属于大胸怀、大眼界、大格局。其次,需要关注的指数有BDI、CRB、标准普尔等;其三,则是恒生指数、上证指数(或沪深300)、创业板指数(或中小板指数)、文华商品指数;其四,还有文华工业品指数、文华农产品指数、商品板块指数(有色、煤炭、建材、软商等板块指数)、股票行业指数(金融保险、房地产、制造业、交通运输、军工等行业指数)等;其五,商品品种指数。盘中一般至少都要随时关注着上证指数(或沪深300)、创业板指数(或中小板指数)、文华工业品指数、文华农产品指数(如果只做股票不做商品期货,则后两者盘中可不关注,但盘后还是应该关注一下,因为这涉及到上市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一般来讲,个股或期货品种的走势如果与大盘指数、行业指数、板块指数共振的话,确定性更高些,这是之所以需要盘中关注这些指数的重要原因。


(未完待续,笨笨阿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8: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lpop 发表于 2014-12-28 14:04
楼主真能写。

你不是说“不空谈理念,不搞长篇大论”

哈哈,写着写着,就越来越多的话想说,于是就越写越长了,抱歉抱歉{:soso_e183:}

不过,还真没有脱离实战,为理论而理论地空谈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9: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小生 发表于 2014-12-28 19:43
楼主 如何将月线、周线、日线、小时线或半小时线、分钟线、秒线列于一个窗口当中

找一个熟悉文华软件的人现场教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4: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妄语轻言 发表于 2014-12-28 23:14
拜读了,写的很好很用心
相信楼主即使不算成功,也是一个有能力在投机市场生存的很舒服的人了。

谢谢你的鼓励{:soso_e183:}。“行情会往阻力最小的方向走”,这句话说得比较含糊,所以我加上“势”与“力”,“势、力、阻”综合研判,文中已有详尽说明。{: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8: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笨笨阿林99 于 2014-12-29 18:40 编辑

88. 有人留言说,怎么还是搞成长篇大论了?唉,实在对不起,写着写着,结果就越写越长了。不过并没有脱离实战空谈理论,都是从实战中所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延伸出来的。最主要还是想将这些问题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循环往复、逐步递进地真正说透亮、说彻底、说究竟、说明白。其实,文中的很多观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知道并不等于真的明白。因为,只有真正明白了,才能切实做到“信受奉行”啊!而也只有切实做到了“信受奉行”,才有可能实现“知行合一”的终极目标的。很多人总是希望能直接告诉他一个马上能用、用了马上就能不断轻松赚钱的方法,不要说那么多他所认为的“废话”。真这样想的话,那你还是赶快离开这个市场吧,投资交易市场,是真金白银的战争。由于看不到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残酷景象,很多人对于这一点总是认识不清,存有太多美好幻想,甚至还不允许别人来打破他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战争,毫不夸张地说,从来都是综合实力的对决,是人类最高智慧的比拼,是人类终极意志的PK。在这样一个激烈对抗博弈的市场上,哪里有告诉你马上能用、用了马上就能不断轻松赚钱的方法哦。真要有的话,我也不告诉你,这么好的方法,我留着自己用,嘿嘿……

89. 上一张图片中其他一些细节,我就不一一来说了,很多细节也仅是我个人的使用习惯而已,或许不见得有普遍性。下面来说前文中的第三张图片,这是在MC(MultiCharts)软件上截的图。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这张图片有朋友反映说看不懂。也是,如果不是做程序化的话,一般不会用到MC软件。MC是一家美国公司开发的、一家台湾公司代理的一款专业程序化交易(量化投资)软件。美国是程序化交易的发源地,也是目前世界上程序化交易最发达、占比最高的国家。因此,这款软件具有很多国内行情交易软件中所没有的独特功能。其中,上图里横向的那些柱子就是其所独有的、称之为VP(Volume Profile量能概况)的功能。所谓VP,就是按价位(每跳为一个价位)进行累计的成交量。集中在下部的暗红色的那些竖线,则是我们一般所用的按K线周期进行累计的传统成交量。VP的价值在于非常直观地揭示了每个交易日按价位分布的成交量概貌,而那些成交量较为集中的价位,显然意味着属于阻力位(或支撑位,本系列文章中阻力位与支撑位统称为阻力位),这样比仅仅通过观察K线形态来估计密集成交区更为直接直观。而如果又叠加上传统成交量(即图中暗红色的竖线),则传统成交量与VP密集成交区(即图中橙黄色的横柱)相交的话,那多半意味着属于“心理共振”点,至少是短期的“心理共振”点。因此,VP是一种用来判断阻力位的很有用的辅助工具,再结合“势”与“力”,对于综合研判“心理共振”点很有帮助。你看,一个成交量,竟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既可以竖着看,也可以横着看;而无论竖着看,还是横着看,在“心理共振”的统御下,又和谐统一起来了。其实,这种既分又合、既合又分、非分非合、即合即分的思维方式,横岭侧峰、形神兼俱、道术相融,是一把思维的利剑,助你砍掉影响你看清主干、看清本质的枝枝蔓蔓、花花叶叶。

◆温馨提示:下面的内容应该难逃长篇大论之嫌了,不想看的话就跳过不看了吧。不过,我还是强烈建议你耐心地看一看,我已经尽力而为地试图写得通俗易懂了,长虽然长了些,懂应该还不至于难懂:)王婆卖瓜一下吧,哈哈……◆

90. 上一篇文章发布以后,有一位资产管理公司的朋友在微信上跟我互动说:“基本面研究能提高交易胜率,但也有它的问题,容易陷入死扛。”后面还说:“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真是气宗剑宗之别。我们内部也多有分歧。”确实,这是一个具有极大争议性的话题,关于以基本分析为主的价值投资与以技术分析为主的价格投机的争论几乎无日不有,从未消停过。正如《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气宗、剑宗之间的争论一样,最终还演变成了一场生死大战。基本派与技术派的争论倒不至于演变为生死殊斗,但互相嘲笑、互相看不起,已经是现实常态了。正如前文所讲的,人很容易走极端,再加上其中掺杂着各种利益纠葛,导致很多领域都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冲突,比如中医与西医的争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仇恨,甚至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等等。

91. 其实,气宗、剑宗同出一源——《葵花宝典》,只是因为双方的理解不同,导致争论不休。为什么这种争论不休的情形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这是因为,任何一种博大精深的思想,言起则道断,一旦勉为其难地形成语言文字(即“言”)传播开来,其核心思想(即“道”)的传承也就“断”了。因为传播过程中每个人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目的,越到后世,越是纷乱,离最初的核心思想也就越来越远。古今中外例子很多,这里不是探讨文化思想史,因此只举一个例子。我个人认为最为博大包容的佛教,随着两千多年的传播与发展,由于后人对佛法理解上的不同,以及为适应新环境而作出的主动或被动调整,于是逐渐大致上分化为了三大派别:小乘佛教(又称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汉传佛教)、密乘佛教(又称金刚乘、藏传佛教) (注:这个分类或有异议,这里不论)。这三大派别之下,又分成众多小宗派,比如,大乘佛教(即汉传佛教、北传佛教)又有八大宗派之说(即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而其中的禅宗,也“一花开五叶”,又分化为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五大宗派。你看,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为最重要特色的禅宗尚且如此,其他领域更可想而知。当然,从思想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也并非完全是坏事,这个问题就留给专门的学者去研究探讨吧。

92. 回到原来的问题。难道气宗与剑宗、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就一定不能融合吗?其实气宗与剑宗本是一体的,因为同出一源嘛,因此本质上是“非一非二”、“不同不异”的。我印象中,《笑傲江湖》里没有具体涉及气宗与剑宗怎么融合的讨论,毕竟是小说,我们也就不过多深究。但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能否融合、怎么融合倒是很值得说道说道的。既然说到这里,就避不开前文提过的“非一非二”、“不同不异”这个话题了。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在认知、了解一个事物时,一上来都是习惯性地对其进行分解,也就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分别加以解释说明,比如西医中的生理学把人体分为九大系统(即运动、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感觉和免疫系统),然后再分别对各个系统进行解释。这当然也符合人脑的学习认知规律。

93. 不过,一个事物不管你人为如何划分、如何解释、如何认知,这个事物还是这个事物,它毕竟还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不会因为人为的某种划分而有所变化。将一个事物进行分解后再加以认识,这是我们认知一个事物的必经阶段,倒也无可厚非,但利弊相生,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因为分解后,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再重新合起来、从一个有机的完整整体上加以认知的过程。于是我们很容易地就陷入了“盲人摸象”的片面认知陷阱之中,而且要命的是经常还不自知。这就是所谓的思维被格式化了、被固化了、被洗脑了,再加上人性中的傲慢与偏见,以及诸多利益考量,于是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堵一堵的“认知墙”(“思维墙”,即“所知障”),阻碍着人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思想。也就是说,人通过对一个事物划分之后所获得的对该事物的认知,与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的该事物本身,有时候误差很大,甚至南辕北辙。对于人体而言,从整体上来认知,就是中医的视角(中医不仅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而且更进一步地将人和其所处的社会、宇宙等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

94. 西医与中医对于人体的认知角度是如此不同,于是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论战一再重演,甚至到了存废之争的地步。在我印象中,很多农村的赤脚医生是打针、艾灸都会的,西药、中药都开的,效果好,又省钱。作为医生的职责,关键在于解除病人的痛苦,尽快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其他都是手段和方法而已。站在这个角度而言,西医、中医,既如此不同,却又没什么不同;既是两门医学,又实现着同一个目的。所谓“体、相、用”,而这就是“非一非二”、“不同不异”在“用”(即功用、功能)这一端的体现。另外,如果西医与中医都能放下傲慢与偏见,打破各自的“认知墙”,主动相互融通,各自修正自身的误区,虽然各自分工、各自发展,却又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分而称之为“西医”与“中医”,合而又相当于是一门“统一医学”,这又是“非一非二”、“不同不异”在“体”(即本体、本质)这一端的体现。(至于“相”,在这里指的是各自的治疗手段、治疗方式等外在的表现形式。)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除了人性中固有的傲慢和偏见导致难以打破“认知墙”之外,若牵扯上巨大的利益,则相互融合就更难了。即便如此,还是不乏有识之士在艰难地推动、实践着中西医之间的相互对话、相互融通。

95. 像农村赤脚医生这种人,都是真正的实用者、实干家,实用者无门无派,实干出真知。其实,在很多医院里真正有真知灼见而又开放包容的医生,无论西医生还是中医生,都深刻认识到各自医学理论和临床手段上的优缺点,一般也不会参与到西医、中医的论战中去的。所谓“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像方舟子那种完全否定中医的科学迷信者,或者反过来,完全否定西医的中医迷信者,其言论和行为都不足取。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太爱争论了,于是邓公才说“不争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作为投资人,陷入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争论,是不必要的,而且有时还是有害的,因为这样很可能反而会更为自我强化认知上的偏见,导致“真理越辩越不明”。有很多信奉基本分析的价值投资者,总是爱拿巴菲特说事,因为巴菲特曾经在其早期生涯学过技术分析,后师从“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后,就抛弃了技术分析,后来还发表过一些否定技术分析的言论。这正是很多作为巴菲特信徒的基本派(即价值投资者)很不屑于技术派(即价格投机者)的重要原因;反之,技术派当中(尤其是索罗斯的信徒)也有很多对基本派的揶揄、嘲讽。但是,以基本分析为主的价值投资和以技术分析为主的价格投机真有必要如此水火不容吗?

96. 其实,巴菲特越到后期,其投资行为越接近于股权投资,也就是一旦看好一个有行业前景、有优秀领导人和团队的公司,就寻机购入其股权,持有至不再看好为止,只是很大一部分股权的买入和卖出是通过二级市场这个渠道来进行而已,除此之外,其股权买卖渠道并不仅限于二级市场。另外,巴菲特也一样做价格投机的,只是并非从图表的技术分析入手而已,以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足以改变图表本身的走势(这也反证了前面的观点:“看图说话”这种僵化的技术分析思维是必须抛弃的)。看过《拯救华尔街——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崛起与陨落》这本书的话,应该记得当初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求救于巴菲特时,巴菲特是有心投资并还了价的,当然杀价很狠,导致没能成交。如果最终成交了的话,这不能称之为价值投资吧?而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巴菲特有同样的行为,最终还成交了,比如投资高盛。当然,事情往往具有多面性,要是有心来找,总还是能找到巴菲特投资长期资本(未成)、投资高盛是完全属于价值投资的理由的。不过,我记得巴菲特曾经说过,金融衍生工具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是不玩的,可是长期资本、高盛恰恰都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大玩家。其实,在我看来,巴菲特最核心的投资原则,还是“投资的安全性”,或者说是“收益的确定性”,只要一笔投资的确定性高,价格又足够吸引人,即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他是很乐于投资的。至于“护城河”、“能力圈”,都是他相对次要的投资原则。(将“能力圈”也认为是相对次要的投资原则这一点可能会有比较大的争议,不过在我看来,他若是判断一项投资的确定性高,不就意味着在他“能力圈”范围内嘛,因为他看得懂呀。)

97. 像巴菲特这样以基本分析、价值投资闻名于世的投资大师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手段尚且如此灵活,并不排斥价格投机;而作为虽然主要是从二级市场求生存的投资交易者,是否也完全不必自立门墙、自我设限、非此即彼地将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对立起来呢?因此,只要是有助于更安全、更低风险、更稳定地获取收益,基本分析、技术分析,还是什么其他分析,“不废一法”,统统应该利用其优点、规避其缺点,将它们融合起来;同时,又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不过分固守于某个理论、某个方法,或自创理论、自设新法来局限自己,即“不立一法”。当然,真正的“不废不立”是一种理想状态,在某一个时间段上、某一个空间域中,还是要有所坚持的;但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段和空间域,周边形势明显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则应该主动地、敏锐地进行思维转换、思路切换,而不是一味被动地、迟钝地陷入不得不进行思维调整、思路转变的境地,这样往往太迟了。这方面的正面案例是IBM,一再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自我颠覆、浴火重生,从最初售卖机器、产品的公司不断转型为现在提供服务、思想的公司;负面案例就是诺基亚的“陨落”,过往的巨大成功恰恰成了继续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因此,站在只要有助于更安全、更低风险、更稳定地获取收益这个“用”的角度,以及站在属于看待同一个股票或期货品种的不同方法这个“体”的角度而言,以基本分析为主的价值投资、以技术分析为主的价格投机,也是“非一非二”、“不同不异”的。那两者究竟该如何融合呢?


(未完待续,笨笨阿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15: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教{:soso_e183:}。不过,不是简单地反反复复,是循环往复、逐步递进,为的是加深印象,以期能改变观念,文中有详细说明。再次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 19: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本系列文章刚开始主要是罗列一些要点,后面思路一打开,要点逐渐变成了段落。因此,本篇文章我将每段前面的数字编号取消了,改为以章节的形式来呈现,同时也将大段落改为了小段落,希望这样读起来更方便些。但愿大家喜欢,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

(接上篇)

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如何融合?

以基本分析为主的价值投资与以技术分析为主的价格投机,到底该如何融合?其实,关键在于扫除思想认识上的障碍。一旦扫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障碍,则具体的融合方式,完全也是因人而异的,只要紧紧围绕着提高投资交易的确定性与胜算率这个核心即可。

更具体的、马上能实操的融合方法我没有,这里仅适当地提供一些我个人的思路供参考。我觉得,基本分析,关键在于过滤、筛选要投资交易的标的(即上市公司或期货品种)。现在可供投资交易的标的是越来越多,“多则惑”,容易挑花眼、看走眼。因此,精选投资标的,越来越成为一个基本功。

前面所举的林广袤先生的案例,由于多年浸泡在棉花期货与现货这个行业,使得他对于棉花期现货的生态了如指掌,对于棉花期现货的历史如数家珍,对于棉花期现货的当下洞若观火,对于棉花期现货的未来了然于胸。因此,他对于棉花的了解,其广度和深度,是非一般人所能及的。

股票投资方面也有很具代表性的案例。有一位姜广策先生,多年来专门研究跟踪医疗医药行业及其上市公司。他为了能更接近这个行业,更深入这个行业的人脉圈和关系网,更及时地获得这个行业更具价值的信息与动态,干脆将自己的办公地点搬到了医药产业园区,天天跟这个行业中的资深人士泡在一起。后来,这位独行侠成立了只有他一个人的德传医疗基金,收益远超同类公募基金,据说每次打开申购,都只有净申购,规模越做越大。

你看,无论是做股票,还是做期货,深深扎根于少数行业、少数品种,甚至是一个行业、一个公司、一个品种,这样就具有了一双披沙拣金、吹糠见米的慧眼,也就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相对优势。这是基本分析的精髓所在,也是巴菲特长年立于投资巅峰的不二秘诀。

而技术分析,在基本分析确定了投资标的之后,则有助于选择更为有利的介入时机和退出时机。很多时候,即使通过基本分析后认为具有很大的确定性,但这毕竟是属于还未实现的未来,而且还无法完全保证不看走眼,除了加强资金管理、适当地分散投资外,死扛应该不属于最佳选项。看好基本面,且后来证明基本面确实没错,但却倒在黎明前的黑暗,没能等到基本面得到体现的那一天的案例,投资史上也多如牛毛。

有人担心,在看好基本面的前提下,根据技术面不断进出,很容易弄丢头寸的。这当然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但这显然也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实践出真知,没人是绝对的权威,即使是巴菲特的所说的话,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问题肯定是到处都存在的,要想做得更好,就得比别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一个行业已经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那这个行业也就意味着没什么机会了。

综上所述,所谓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价值投资与价格投机的融合,大致上可用一句话概括:“基本分析择股,技术分析择时”。(青木先生在《登峰之路》中认为,“技术分析”应该称之为“市场分析”更为合适、更为准确,颇含深意,我非常认同,具体见我之前的博文《暴牛股模式的发现之旅》。这里之所以仍然称之为“技术分析”,主要是考虑到大多数人的习惯称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 19: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疯狂与幻灭——私募冠军刘增铖惨遭清盘事件的启示

2013年实现6倍多惊人收益的年度私募总冠军刘增铖先生的铖功系列基金惨遭清盘,当属2014年投资交易行业的爆炸性消息。我最早关注到刘先生是在2014年年初,其铖功程序化私募产品2013年以627%的收益率获得了年度冠军,令人咋舌。要知道,个人投资者的小账户一年要做到6倍多收益,都很不容易,而作为一个基金产品,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产品名称虽然称之为程序化,但据说实际上是采用“程序化+主观修正”的半自动化方式来做的。

2014年10月23日,刘增铖的铖功系列基金大部分净值都在0.8~0.9之间,他极需要一个好机会来提升净值,实现业绩的反转。由于前期外盘原油大跌,国内大部分化工品种都跌幅可观,只有PVC还没有像样的跌幅。于是他一直在寻机做空PVC。23日当天,PVC开盘后大跌,他觉得机会终于等来了,准备利用手上的5亿多资金,将PVC1501合约打到跌停板上,然后第二天再顺势获利平仓。

于是开始慢慢地用大单空单将PVC1501砸到跌停,但跌停后没几分钟,突然涌出大量多单,行情开始大幅反弹。重仓持有空单,但行情却又不断上涨,这让刘增铖逐渐失去理智,变得疯狂起来,于是竟然不断平掉其他品种的头寸,继续加空PVC1501,大有不拼个鱼死网破不罢手之势。当铖功系列5个基金产品的资金全部用完后,又将个人委托理财的资金全部押在PVC1501空头上。

灾难终于发生了。由于个人账号仓位过重,导致部分被期货公司强制平仓,相当一部分在强平后净值只剩下0.3左右;后面虽然开始主动平仓止损,但由于仓位实在太重,于是导致平仓时大幅滑点,结果公开发行的5只产品,除了期货公司那只产品因事前风控外,其余事后风控的4只产品全部跌破0.7的强平线,只剩0.6左右。(更详细的情况,请看文后所附链接中的新闻报道。)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大家从上面的图中看到23日那天异峰突起的成交量和持仓量,或许会有一连串的疑问:到底是谁围歼了刘增铖呢?那么强大的多头,突然之间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PVC平时是个成交量不太活跃的小品种呀,为什么仿佛是专门跟刘增铖作对似的,商量好了来聚歼他吗?

这一系列问题,其实最为生动鲜活地体现了我前文中所提到的暗战与乱战。是的,暗战与乱战,在期货这种多空双向交易的杠杆品种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事实上,23日没有谁事先商量好了来聚歼刘增铖,甚至当时多方根本就不知道是谁在大肆做空。其实就是走势本身大幅波动以及现货与期货的基差过大(现货-期货的价差高达每吨600多元)等原因,引起了PVC现货巨头套利的冲动,结果使得刘增铖遭到了实力雄厚的现货巨头们的围歼。(更详细的情况,请看文后所附链接中的新闻报道。)

而刘增铖也完全是因为一时情绪失控,才一再突破风控的底线,罔顾资金管理的纪律,导致不断报复性加仓。你看,双方当时谁也没想到,谁也不知道对方是谁,谁事先也不知道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单量,这可不就是一场前文中多次强调的典型的暗战与乱战吗?一个平时貌似不显山不露水的小品种PVC,竟然可以在短短十几分钟之内突然涌出天量仓位、爆出天量成交,要是对其行业生态了解不多、交易实战经验不够丰富的话,是很难想象得到的。

在真正的战争中,一般而言总是事先知道敌方是谁,通过事先侦察、获取间谍情报等方式,对敌人数量、装备、援兵等敌情以及战场地形一般也有详细了解,否则,不打无准备之战。如果不幸突发遭遇战,在不了解敌情的情况下,一般都是以小股部队牵制住敌人,掩护主力迅速转移,而非不断投入兵力一味将战斗升级蛮干,否则,很可能被一锅端了。而投资交易市场上,很不幸,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不知道敌方是谁、兵力多少的,因为根本无从得知,只要有机可趁,随时就会突然冒出来,而且敌方、同盟方还随时可能转换。也就是说,几乎每次投入市场,都相当于是在打不知道敌人是谁,更不知道敌人数量多少的遭遇战。你如果不断投入兵力(资金),你会发现市场像一个无底洞一样(尤其是期货筹码理论上无限)。这种暗战与乱战,某种程度上比真正的战争还更难打。

从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出,由于在筹码上期货跟股票不同,股票的筹码相对固定,而期货的筹码理论上是无限的。因此,股票相对容易被操纵,尤其是小盘股,而期货较难被操纵,一旦单量较大,尤其是还违背基本面,则容易被很多一直在场外虎视眈眈寻找机会的“秃鹫”们一拥而上就地聚歼。因为他们盘算得很清楚,只要将行情拉到你被迫止损,就可以获利丰厚。看到没,无论是否容易被操纵,这跟技术指标、K线定式、图表形态有多大关系呢?这就是赤裸裸的算计、血淋淋的战争!因此,投资交易思维一定要从僵化的、外在的图表分析,转换到动态的、内在的对抗博弈上来,转换到斗智斗勇的战争攻防上来,转换到“心理共因”导致的“心理共振”上来!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那些经常关注自己是否排列前几名、过于在意自己知名度、过于高调作秀的投资经理,绝对不能算是好的资产管理人。因为,投资是一场比拼耐力的马拉松长跑,不是比拼爆发力的短跑,长期稳定的业绩,比短期的爆发更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 19: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作为投资人,尤其是资产管理人,一定要抛弃一战成名的想法,成不成名,那是自然的结果,而非过于刻意追求得来的。一战成名后,虽然很容易募集到大量资金,但这往往是虚假繁荣。而更为关键的是,一方面,这很容导致心态膨胀;而另一方面,这还会带来一种捍卫荣誉的心理。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的存在主义有一句名言:“To possess is to be possessed.”大致意思是“拥有就是被拥有”,或“控制就是被控制”。当你一旦拥有了一个好不容易才得来的荣誉时,你从此就背上了荣誉这个大包袱,你会过度关注自己的名气,你为了能继续保住这个荣誉,往往容易过于激进和冒险,结果,你反而被荣誉所拥有、所控制了。这或许就是各种排行榜冠军、实盘大赛冠军,大都逃不过所谓“冠军魔咒”这种现象背后的内在深层原因吧。

虽然我不反对林广袤先生做棉花的那种方式,但那是有严格前提的,一方面,你得对所投入的公司或品种有长年的跟踪研究,对于政策面、资金面、基本面、技术面等各个方面了如指掌;另一方面,最好是自己的、不影响未来生活质量的部分资金,不要孤注一掷,如果是别人委托的资金,则必须有严格的、能够得到切实执行的风控措施。

人最悲哀的,莫过于对自己过度自信到以至于自负,而偏偏这样的人,恰恰又很难自己明白、很难自己承认这一点。向内看自己往往比向外看别人更难看得清楚、看得真切、看得勇敢,因为这相当于自己拿着一把手术刀进行自我解剖。这是又痛又血淋淋的,几人能做到?

人心莫测、人性幽微。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使与魔鬼的合身,只是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其天使的部分与魔鬼的部分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天使的部分,平时往往特别容易被自我彰显、自我认可、自我陶醉,而魔鬼的部分,往往会被自己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自我躲避、自我隐藏、自我无视。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有时候会在做了某件事之后特别鄙视自己,觉得自己衣服下面裹着一个让自己都看不起的“小”,即使只有那么短短一闪念的感觉,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刻意回避、不愿承认、害怕面对的自己魔鬼的那一部分。

事实上,佛魔从来一念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是投资交易市场上的真实写照,毫不夸张。因为一瞬浮盈,一瞬浮亏,面对着既放大倍数、又反复快速波动的浮动盈亏,人非机器,说情绪完全不受影响是绝对自欺欺人。

因此,人性中魔鬼的部分,平时往往被鸵鸟似的漠视、回避,这种情况下却极容易被激活、被勾引出来。一旦输红了眼、输掉了自尊,魔鬼就占据了灵魂、控制了心智、蒙蔽了理性、燃烧了冷静,此时再靠所谓的自律、自控、自制、自省,是毫无用处的,因为此时自我已经沉沦、天使已经退避,你只有愤怒,你只想报复,你双目圆瞪,你青筋暴露,你就是那个疯狂的魔鬼!

人很难提前预料到,在某个特定的时空里,会这样不知不觉、悄无声息、莫名其妙地被疯狂的魔鬼裹挟着陷入到情绪的泥潭之中,越挣扎反而越难以自拔,结果越陷越深,直至没顶。古今中外,案例盈卷,远有杰西·利弗莫尔,近有刘增铖。

作为投资人,尤其是管理着大量资金的基金经理,一定要放下身段、清醒认识、敢于正视、勇于面对、切实承认自身中存在着的魔鬼,抛弃幻想、剥离自负,必须事先通过有效的软件工具、通过严格的制度安排来将魔鬼关进牢笼之内并锁好,再将钥匙扔到大海里;而非事后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仰天长叹、泪洒江天……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如何设计严格的、能切实得到执行的风控制度。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政治传统和历史传统,铸就了一种根深蒂固、积重难返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基因——依附强权、崇拜强人,而非奉行制度、尊重规则。

这可以从网络上这几年网民情绪的戏剧性变化中很清楚地看出来。前几年网络上对现实不满、对前途迷茫的情绪弥漫,强人一出,仿佛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网络上忽然又充盈了一片喝彩叫好、充满希望的情绪。这当然也是人性中的普遍现象,但在我们这个民族身上,体现得更为深入骨髓、淋漓尽致。(注意,我这里更多地说的是一种民族心理现象,并非否定特定阶段、特定形势下强人的作用,有时候有些情况下,强人甚至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辩证地来看。)

曾经有投资人因为自己不能严格遵守自己所定下的出入场、资金管理等纪律,于是专门请一个人在旁边盯着自己,期望能起到风控的作用,但效果多半甚微。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这个人的薪水是投资人开的,对实战操作又没有投资人懂,投资人在这个人眼里显然是既属于衣食父母,又属于专业强人。在交易实战过程中,一方面,这个人本身极容易同时被盘面走势、浮动盈亏影响情绪,更容易被投资人的情绪所影响;另一方面,又忌惮着怕惹投资人烦、怕惹投资人不高兴、怕自己错误判断而影响自己的饭碗。此时这个人心里唯独忘记了规则和职责,或者虽然没忘,但压根儿不敢坚决地遵守规则和履行职责。

而且更为令人深思、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假如这个人真的严格遵守了规则和履行了职责,作为那个自己定下规则、自己雇佣这个人的投资人本人,却往往更多时候是会不高兴的,是会很不爽的,最终会搞得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这既鲜活生动地体现了人性的弱点,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我们民族血液中代代流淌着的劣根性,体现了隐蔽潜藏在民族心理深处的文化性格基因。而很多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风控制度,貌似严格缜密,貌似高大上,貌似更规范,但事实上,一落实到具体实施和执行过程当中,其情况大体上跟上面这个例子也差不了太多。

因此,很多风控制度和风控措施的实施和执行,实际上是一场跟人性弱点的战争,是一场跟民族劣根性、民族性格基因的战争。只要是战争,就必须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极尽所能地建立起己方的相对优势。作为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以及根深蒂固的民族劣根性、民族性格基因的敌对方,要想获得足够的相对优势,则首先必须建立起强烈的尊重规则、尊重制度的企业文化和行事氛围,否则,制定再多、再好的制度都白搭,秦国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可资借鉴。

其次,则是在制度设计及制度安排上,应该在投资部门与风控部门之上,有一个相对超然的更高权力部门或领导直接进行监督与跟进,以随时进行协调与督促;其三,投资部门、风控部门以及它们之上的更高权力部门或领导的收益,直接与风控成效相挂钩,尤其是风控部门的收益;其四,一定要将制度中能物化的、能固化的部分,尽量通过软件等工具硬性物化下来、固化下来,比如单只股票或单个品种投入的资金超过某一规定比例之后则无法再开仓等等。可想而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国内大部分的所谓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都相当于家庭手工作坊。

几千年来的人类历史一再证明,人心人性中光辉的力量无比强大,而人心人性中晦暗的力量也同样无比强大。尤其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总是将人心人性中光辉的一面无限拔高、大肆宣扬,甚至提高到要绝对无私、超凡入圣的圣人高度;而对人心人性中晦暗的一面却讳莫如深、刻意回避,仿佛无视它、贬抑它,就会不存在、就会自动消失一样。而实际上这却只能让人变得更为虚伪掩饰,更为狡诈伪装,更为扭曲纠结,这无疑是在假装不见、掩耳盗铃、讳疾忌医。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里我无意于争论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这样的哲学问题还是留给哲学家们去探讨吧。但如果首先假设人性本善,是否对于我们几千年来的人性认知、制度选择有重大影响呢?如果是假设人性本恶的话,则能力越大、权力越大的人越不值得信赖,是否会导致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呢?

有人可能要说,怎么又扯到东西方的人性认知、制度选择问题上了?欧美不也一样有很多风控失效的案例嘛,如大作手杰西·利弗莫尔、搞垮巴林银行的利森、长期资本、雷曼兄弟等等。没错,人性中的疯狂东西方皆然,但在奉行制度、遵守规则(当然同时还包括合理合法利用制度与规则)这一点上,是否会比我们更具有那么多一些些的相对优势呢?金融资本的战场上,即使只多了那么一点点的相对优势,长期对抗博弈下来,就很容易导致不一样的结果。要知道,在全球金融资本的战场上,东西方同场竞技的那一天终究是要到来的。

(未完待续,笨笨阿林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注:
刘增铖先生这次的教训是深刻的,其本人负有最主要的责任。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私募行业的发展或许因此又会陷入曲折。不过,事情发生后,刘先生没有过度逃避,公开发表了道歉信(至于跌破合同约定的清盘线后的赔付问题,还没看到后续报道)。希望经过这次事件后,刘先生能吸取足够的教训,建立严格的、能切实得到执行的风控措施,再次重新上路。但愿我们的社会氛围对于一时的失败者能够宽容些,少些幸灾乐祸、五十步笑百步,而应以此为鉴、哀矜勿喜,并多给暂时的失败者一些鼓励。

期货私募2013年冠军刘增铖收益逾6倍 http://www.7hcn.com/article/150214-1.html
期市悲情英雄大盘点:刘增铖遭现货巨头猎杀 http://money.163.com/14/1110/02/AALFQA9B00253B0H.html
刘增铖5亿私募做空PVC暴亏致歉公开信 http://news.simuwang.com/qhsm/14/11/301,179794.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入住  

本版积分规则

易家网  ©2015-2022  郑州期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136号